close

許壽裳日記

許壽裳日記秒殺搶購

許壽裳日記網友評鑑5顆星

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

中文書-華文文學研究分類優質推薦

  • 定價:450
  • 優惠價:9405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83

  • 許壽裳日記

    想了解更多許壽裳日記的內容嗎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    內容簡介

      《許壽裳日記》為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的「臺灣文學 與文化研究學術叢書」(臺大臺文所所長梅家玲主編),文獻資料系列的首發之作。由北岡正子(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)、陳漱渝(前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 主任、副館長)、秦賢次(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專家)、黃英哲(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兼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)四位專家主編。臺大出版中心最新出版的《許 壽裳日記》版本,是在「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東洋學文獻中心」版本與「福建教育出版社」簡體字版本的基礎之上,根據許壽裳日記手稿仔細逐字核對校勘,保 留古體字,並比對查證相關資料,訂正錯漏字,以更接近日記原始面貌、更符合史料文獻性質、更接近完美的版本,呈現於世人面前,希望提供研究者更完整精實的 研究史料。除了珍貴的史料性,《許壽裳日記》兼具文學性及可讀性,加上北岡正子與黃英哲教授精闢導讀的分析,完整的許壽裳生平年譜附錄,使此書整體價值性 更高。 許壽裳因魯迅著作思想傳播,近年也受到大陸學界的 矚目。

      許壽裳經歷戰前、戰中、戰後,足跡遍及日本、中國、臺灣,是戰後 臺灣文化重建的領航者,在現代教育文化史上,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。由於具有留日背景,又於學界早孚重望,許壽裳赴臺之後,被委以省編譯館館長一職,投入並 主導當時的文化重建工作。他深知語言與文化教育對於當時臺灣的重要性,而過去日人在臺灣研究方面的累積成果,也值得借鑑與延續,因此任職期間,大力延攬多 位中日學者專家,分別負責編纂學校教材與社會讀物、翻譯學術名著與文學名著,同時整理戰前日本學者的臺灣研究成果。在百廢待舉的戰後初期,許壽裳身體力 行,率先以重建文化、重視臺灣研究的先驅姿態,為臺灣做出具體的貢獻。

      許壽裳於1947年6月接任臺灣大學中文系首任系主任, 成為臺灣大學語言與文化教育實踐的核心。臺灣大學剛從日據時期的帝國大學改制而來,各項制度亟待調整轉型。許壽裳到校未久,即為臺大寫作校歌歌詞,激厲學 子,凝聚師生向心力。為了推行國語並提昇學生的語文能力,編選了國語文教材;為了奠定中文系未來的發展基礎,他添購中國文學圖書,規劃成立專業研究室,參 考北大清華,訂定中文系課程標準,同時倡議文學院出版學術刊物,以利研究。對於臺大以及中文系,他多有創建之功,並且鞠躬盡瘁,死而後已。

      許壽裳的日記從他任教成都華西協合大學1940年8月1日開始,止於1948年2月18日去逝於臺灣大學教授任內為止,從57歲到65歲的紀錄,映照了 許壽裳在戰時大後方經驗和戰後的臺灣經驗,詳盡地呈現了許壽裳的生活點滴,從抗戰時期的成都重慶,到光復後的臺北;從個人的讀書寫作、家族成員互動,到協 助政府推動教育文化工作、與長官同事間交遊往返,所記所述,皆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。《許壽裳日記》是一部關於抗戰期間,中國人離散流亡的紀錄,以及在中國 和臺灣、日本的異文化摩擦中,一位守著「誠與愛」的知日派知識份子的軌跡。它不僅是許壽裳的個人史與家族史,同時也是同時代的社會文化史料、經濟史料、文 學史料、傳記史料或氣象史料等。許壽裳是戰後臺灣文化重建的「領航者」,也是臺 灣大學中文系首任系主任。早自一九○九年留日歸國起,他就深受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倚重,歷任教育界要職;一九四六年夏,他應好友陳儀之邀,赴臺灣主持戰後 臺灣的文化重建工作,無論是任職臺灣省編譯館,抑或臺灣大學中文系系主任,任內無不戮力興廢,成果有目共睹。本書收錄他在臺灣時期散見於各刊物的研究與評 論文字,以及《魯迅的思想與生活》和《怎樣學習國語和國文》兩部專著,完整呈現許壽裳在臺時期的思想理念與關懷議題。

    作者簡介

    許壽裳(1883-1948)

      字季黻(或季茀),浙江紹興人。一八九九年,入紹興中西學堂就讀,一九○○年轉入杭州求是書院,受業於宋平子門下。一九○二年九月,以浙江官費赴日本留學,其後結識同是浙江官費留學的同鄉魯迅和陳儀,此後三人的深厚友誼至死不變。  

      一九○三年,主編浙江同鄉會誌《浙江潮》,鼓吹反清革命,影響中國留學生甚鉅。一九○四年三月,自弘文學院畢業,並再進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預科、史地科就讀,一九○八年畢業。一九○九年返國從事教育工作,歷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第一科長、江西省教育廳長、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校長、中山大學教授、中央研究院幹事兼文書處主任、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等職。

      一九三七年,抗戰軍興,許壽裳受聘為西安臨時大學史學系主任兼教務委員。一九三八年,西安臨時大學改名西北聯合大學,許壽裳兼任法商學院院長,不久,因受到教育部長陳立夫干涉,憤而辭去院長之職,專任史學系教授。一九三九年,西北聯合大學改組為西北大學,許壽裳辭職,任教於中山大學師範學院教授。一九四○年春天,應私立華西協合大學(成都)之邀,擔任庚款講座教授。一九四一年夏天赴重慶,擔任國民政府考試院考選委員會簡任祕書。  

      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後,許壽裳擔任考試院考選委員會專門委員,旋應時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的好友陳儀之邀,前往臺灣擔任臺灣省編譯館館長。二二八事件後,因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改組,陳儀離職,臺灣省編譯館撤廢,許壽裳轉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,隔年二月十八日於臺灣大學教員宿舍遇害。

    編者簡介

    北岡正子

      日本.關西大學名譽教授。主要著作有:《摩羅詩力說材源考》(中文,何乃英譯,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,1983)、《魯迅  在日本異文化之中》(日文,日本:關西大學出版部,2001)、《魯迅  救亡之夢的走向》(日文,日本:關西大學出版部,2006)等。

    陳漱渝

      前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主任、副館長。主要著作有:《魯迅與女師大學生運動》(北京人民出版社,1978)、《民族魂—魯迅的一生》(浙江文藝出版社,1982)、《魯迅史實求真錄》(湖南文藝出版社,1987)、《胡適心頭的人影》(中國文史出版社,2009)等。

    秦賢次

      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專家。主要著作有:《秦賢次評論集》(台北縣立文化中心,1993)、《台灣文化菁英年表》(台北縣文化局,2002)、《現代文壇繽紛錄——作家剪影篇》(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,2008)等。

    黃英哲

      日本.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兼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。主要著作有:《「去日本化」「再中國化」:戰後台灣文化重建(1945-1947)》(中文,台北:麥田出版,2007)、《文本跨界:東亞文化文學研究新嘗試》(合著,日文,東京:研文出版,2008)、《帝國主義與文學》(合編,日文,東京:研文出版,2010)等。

     

    目錄

    許壽裳——戰後初期臺灣文化重建的領航者………… 梅家玲
    導讀:關於許壽裳日記…………………… 北岡正子.黃英哲
    編輯凡例

    許壽裳日記
      民國二十九年(一九四○年)
      民國三十  年(一九四一年)
      民國三十一年(一九四二年)
      民國三十二年(一九四三年)
      民國三十三年(一九四四年)
      民國三十四年(一九四五年)
      民國三十五年(一九四六年)
      民國三十六年(一九四七年)
      民國三十七年(一九四八年)

    附錄
      先君許壽裳年譜………… 許世瑛
      編輯說明………………… 黃英哲

     

    序言

    許壽裳—戰後初期臺灣文化重建的領航者 梅家玲

      在現代教育文化史上,許壽裳絕對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。一九○九年留日歸國,之後深受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倚重,歷任教育界要職;一九四六年夏,他應 好友陳儀之邀,赴臺灣主持戰後臺灣的文化重建工作,無論是臺灣省編譯館,抑是臺灣大學任內,無不戮力興廢,成果有目共睹。不幸的是,一九四八年二月,他在 臺北住處遇害身亡,畢生致力的教育文化事業至此劃上句點。戰後初期,臺灣政局風雨動盪,草木皆兵,許壽裳的亡故,是否隱含了不為人知的政治因素,固不得 知;然而國府遷臺至今,除了一九七五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其手稿《中國文字學》出版外,臺灣不但沒有他的其它著作出版,學界對於他的認識及研究也十分有 限,這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。

      作為魯迅、陳儀的摯友,許壽裳過去未曾受到兩岸學界應有的重視,原因或許不難理解:在大 陸,許壽裳長期為魯迅的身影所覆蓋,學界對他的定位,往往只是「魯迅的好友」,忽略了他本人的學術與教育成就;再者,他最後過世於臺灣,緣於兩岸分立,其 人其事自是不便多論;而在臺灣,他受陳儀之累,儘管多所 作為,卻始終被避而不談,諱莫如深。

      但事實上,當我們重新回顧許壽裳與臺 灣的關係,便會體認到,他的種種作為與努力,實在是不容抹殺。甚至於,說他是戰後初期臺灣文化重建的「領航者」,應不為過。由於具有留日背景,又於學界早 孚重望,許壽裳赴臺之後,立即被委以省編譯館館長一職,投入並主導當時的文化重建工作。他深知語言與文化教育對於當時臺灣的重要性,而過去日人在臺灣研究 方面的累積成果,也值得借鑑與延續,因此任職期間,大力延攬了程璟、謝似顏、朱雲影、袁珂、李霽野、李何林、楊雲萍、國分直一、池田敏雄等中日學者專家, 分別負責編纂學校教材與社會讀物、翻譯學術名著與文學名著,同時整理戰前日本學者的臺灣研究成果。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,不僅出版圖書二十餘種,另有三百餘 萬言的文稿已編譯初成;只可惜編譯館因陳儀去職而遭裁撤,未竟全功。尤其是,他規劃出版「臺灣研究叢書」,籌辦學術性刊物《臺灣學報》,也都因此中輟,令 人扼腕。即或如此,已充分顯示:在百廢待舉的戰後初期,許壽裳是如何身體力行,率先以重建文化、重視臺灣研究的先驅姿態,為臺灣做出具體的貢獻。

      離開省編譯館之後,許壽裳於一九四七年六月接任臺灣大學中文系首任系主任,這不僅是他教育事業的另一個開始,先前編譯館時期未竟的教育文化理念,也隨之 進入學院,成為臺灣大學語言與文化教育實踐的核心。臺灣大學剛從日據時期的帝國大學改制而來,各項制度亟待調整轉型。許壽裳來校未久,即為臺大寫作校歌歌 詞,激厲學子,凝聚師生向心力。為了推行國語並提昇學生的語文能力,他與同系教授魏建功分別編選《大學國文選》和《大學國語文選》,作為全校統一的國語文 教材;為了奠定中文系未來的發展基礎,他添購中國文學圖書,規劃成立專業研究室,參考北大、清華,訂定中文系課程標準,同時倡議文學院出版學術刊物,以利 研究。據臺靜農教授所述,「(先生)遇害前一日,還是苦心的籌畫國語問題、國文問題,以及圖書的整理」。凡此,皆可看出:對於臺大以及中文系,他同樣是多 有建之功,並且鞠躬盡瘁,死正是如此,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的「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術叢書」,以《許壽裳日記》與《許壽裳臺灣時代文集》作為文獻資料系列的 首發之作,因此別具意義。《許壽裳日記》詳盡地呈現了一九四○年八月至一九四八年二月之間,許壽裳的生活點滴。從抗戰時期的成都重慶,到光復後的臺北;從 個人的讀書寫作、家族成員互動,到協助政府推動教育文化工作、與長官同事間交遊往返,所記所述,皆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。《許壽裳臺灣時代文集》收錄散見於 各刊物的研究與評論文字,以及《魯迅的思想與生活》和《怎樣學習國語和國文》兩部專著。專著雖然早年曾分由臺灣文化協進會和省編譯館刊行,現已絕版多年, 彙集為一書,將可完整呈現許壽裳在臺時期的思想理念與關懷議題。

      而《日記》與《文集》同時出版,不僅將有助於開展日後學界的相 關研究,就臺灣大學而言,則一方面是藉此追懷師長,向前輩致敬;另一方面,也意味了「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學術叢書」,將秉持著許壽裳當年的精神,繼續為推 動臺灣研究而努力。《許壽裳日記》與《許壽裳臺灣時代文集》都由日本愛知大學黃英哲教授負責主編,黃教授長期蒐集許壽裳史料,是海外學界致力於許壽裳研究 的專家。《許壽裳日記》曾在他及北岡正子教授、秦賢次先生共同合作下,於一九九三年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東洋學文獻中心出版。由於該機構的出版品 是非營利性出版,只贈送給和東京大學合作交流的日本國內外大學、研究機關及少數研究者,流通非常有限。這次經由他及曾任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主任、副 館長的陳漱渝先生再次審閱校訂,內容將更形完整精實。而為了編輯《許壽裳臺灣時代文集》,黃教授上窮碧落下黃泉,爬梳了許多臺灣早年報刊,為所蒐集整理出 的各類篇什一一編製著作年表,並且撰寫〈導讀:許壽裳與臺灣〉長文,詳盡且深入地論析了許壽裳之於臺灣研究的意義,用心令人感佩。在此,我也要對他致以最 誠摯的敬意與謝意。

      (作者為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、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主編)

     

    詳細資料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創作者 fdqvk84598 的頭像
      fdqvk84598

      fdqvk84598的部落格

      fdqvk845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